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必要前提,为深入探究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带头作用,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汇聚各方力量,构建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11月13日至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参加了“思政课教师如何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学习。
两天的集体学习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夏永林主讲《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困境与对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国娟主讲《同向同行:扎实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进阶》,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梁主讲《三昇体育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若干思考》,三位主讲教师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作了经验分享和研究交流,大连理工大学刘琳琳作了案例分享。通过专题学习,全体思政课教师对于“协同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共同的价值指向,要在尊重各学科专业特有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推进课程间的开放互通,要在突出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着力破解“两张皮”问题,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大格局。
学习结束后,老师们结合实际工作就思政课教师如何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谈了各自的认识和体会。祝春梅老师说:通过两天有指向性的学习,收获满满,启迪多多,进一步认识到一名思政课教师肩负的责任,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不仅要有理念支持,更要有健全的制度保证。
唐博超老师说:推进“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增开几门课程,也不是增设几项活动,重在对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课程思政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以,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受众学生的专业特点,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崔岩老师说:高校教师应该坚持在实践中进行改革创新,着力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体系,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老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都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支持,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让思政课成为有育人高度、学理深度、情感温度的课程,在共同育人工作中,努力打造学生为本、教师为要、课堂为主、制度为先,文化为魂的良好育人环境。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CopyRight:绥化学院 地 址:绥化市黄河路18号 邮编:152061 网站开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5341号-1
黑公网安备 231202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