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抗击疫情优秀文艺作品评选结果揭晓,文学与传媒学院张爱玲老师的作品《灾难课堂》获得文学类一等奖。张爱玲老师也是全省文学类一等奖获得者中唯一的高校老师。
附:
灾难课堂
2020年1月21日,电梯间突然出现告示,要求戴口罩出行,单元门口、小区门口也都是这类告示。赶紧去药店买,早没货了。
从那天开始,我特别留意绥化的媒体发布。
从那天开始,《绥化晚报》公众号不断发布相关信息,《如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省疾控专家最新解答来了》《牡丹江发现1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绥化市疾控中心发布重要提醒》《绥化发热患者就诊指南,内附42家发热门诊信息》,等等。
1月24日,除夕当天上午十点前,《绥化晚报》的公众号突然发布消息:黑龙江省新增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死亡的1例是绥化市确诊病例。
我当即转发朋友圈,很多朋友相继转发。
有人感叹:这么近了。有人想了解三昇体育信息:死者是哪里人,年龄多大,到过哪里,接触过什么人。
我不知道,媒体的朋友们恐怕也不知道,因为消息来源是央视新闻、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省卫健委网站。
这个除夕心里特别堵,我突然意识到疫情严重,不管是武汉,还是黑龙江,绥化。可怕的不是信息公开,是不公开、不及时或部分公开。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的朋友们都开始忙碌。
绥化的媒体朋友忙着报道政府工作,发布各种通知通告和寻人信息,每天发布疫情动态,他们还制作发布了形式多样的短视频。我能做的,仅仅是有限转发。
作家朋友们组建了本土作家抗疫书写微信群,绥化的诗人们写诗做歌,致敬钟南山院士,致敬医务工作者。我羡慕他们,但我写不出来,我能做的,仅仅是选择转发。
我还在寒假里,节奏慢半拍。
平常喜欢跑步,天气好就想跑。春节后,天蓝得太不像话,我在小区里躲着人跑。疫情加重后,改成室内跑。
连续看了三本小说,都属于经典必读,给自己补补课。
2月1日晚上七点多,绥化市官方新媒体同时发布公告:2月1日22时起,北林区实行交通管制,封闭主城区所有出城口,关闭绥化火车站旅客进出通道,和防疫无关的车辆禁止上路。
半小时后,同事发视频说,路上都是车,外地车直奔高速路口,本地车直奔超市。很快有人发来图片,某超市蔬菜货架空了。
八点半以后,《绥化日报》的公众号和APP相继发布消息,一条是绥化市粮油应急保供工作已经全部落实到位,一条是绥化市食盐储备足够吃14个月。
第二天早上出门,路面突然变宽,车辆和行人零零星星。
在黄河路祥和街口,一个中年男子孤孤单单过马路,左手拎大米袋子,右手提桶装豆油,都是十斤装。他身后有家大型超市连锁店,没看见以往进进出出的人。
康庄路中兴街口偶尔有车驶过,有的私家车车主大概不知道交通管制,傻傻地等绿灯,等了半天,犹犹豫豫慢慢腾腾开走。也有的车辆一路狂奔,可能是事出有因的公务车。
一辆救护车停在碧桂园小区门口,下来几个穿防护服的人,估计发现疑似病患。过了一会儿,这辆车从我身边开过去,没有笛声,也不见闪灯。
以往,我每天在自己家和娘住的家往返。一边住着公公、爱人、从外地回来过年的儿子和小姑子一家三口,一边住着八十三岁的老娘。我白天在娘这边,晚上回家那边,爱人每天接送。交通管制后,我步行过,骑行过。现在严控人员出行,我只好老老实实待在娘这边。
封校前我去了趟学校,下载了几百页的知网论文,有个课题论文一直拖着没写,这个假期无论如何得写出来。
既然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就是做贡献,那我足不出户好了,别的做不到,这个太简单。决定足不出户前,我特意去了趟玉龙城小区门口的超市,米面油原地排列,黄瓜、芹菜、西葫芦、西红柿等各就各位,只是没有娘爱吃的地瓜。山药的价钱是每斤五块九毛九,动了动心,没买,只买了一大块生姜,冰箱里还有萝卜白菜,物价没涨,特别心安。
想起最近在某个群里看到一个图片,是黑龙江某地的公告:鉴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近期从外地返乡人员请电话通知社区居委会进行备案。特别是从武汉、北京、上海、广东、绥化等地返乡及中转人员……大家在群里说:看看,把绥化跟北上广排在一起了,名列第五!也有人调侃:这回绥化出名了。
想起学校里的火灾演练,很多学生嘻嘻哈哈往楼下跑。那时候大家都觉得,灾难和我们无关。
想起2003年春天,我跟几位同事刚从辽宁出差回来,“非典”一路北上,当时很紧张。那次哈尔滨出现病例,紧邻的绥化无人中枪。
事后,一个老绥化人跟我讲:绥化这地方是福地,什么大灾大难都没有过,不管啥灾随来随化,绥化的地名就是这么来的。我愿意相信这种民间说法,直到2020年1月。
新冠肺炎疫情更像是一场代价惨重的全民灾难课,所有人都需要重新学习,学着直面事实,学着各行其是。只有这样,各种灾难才能随来随化。
版权所有CopyRight:绥化学院 地 址:绥化市黄河路18号 邮编:152061 网站开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5341号-1
黑公网安备 23120202000110号